〈让我们来解开心智与记忆的奥秘吧!〉—玄奘文化讲座第五场心得分享
人的一生会经历多少大大小小的人事物呢?会留下多少庞大繁复的纪录呢?
这些资料它们都储存在哪里?
为何人们可以瞬间想起一些事情?
又如何可以瞬间转换成不同时空场合和不同的情绪感受?
这是认知心理学家和脑细胞科学家长久以来探讨而无法解答的问题,但是您相信吗?天人師早已给了明确的答案!
由教育基金会主办的「千年一脉——从佛陀到玄奘」系列讲座第五场,主题就是在探讨及解答心智与记忆的奥秘;怀抱着高度的兴趣与期待,我在第一时间就报名,并终于等到8月13日周末午后,亲身参与这场在科技大学举行的心灵飨宴,这场讲座是由范晓雯老师进行导读及主讲,加上座谈会精彩的Q&A,真是不虚此行!
范老师先从《玄奘文化千年路》系列影集第四集开始导读,带入为何我们需要辨明法义:是为了1.了解真正的正遍知法、2.看清修行的道路、3.知道正遍知法的对与错,以免将来走错路。
老师以有趣的「一体两面图」示例:是杯子还是侧脸?既是也都不是……怎么说都通。据此推及,又以金矿与黄金作譬喻:第八识就像金矿一样,虽然在凡夫位时被前七识的杂染所覆垢,看来很丑、很脏,但祂本身就是黄金,清净无瑕,完全没有前七识的烦恼以及无明。因此,从凡夫位第八识还含藏前七识染污烦恼以及无明的阶段,称为阿赖耶识;而从第八识本来就是黄金的层面来说,就称为如来藏,因为是众生透过修行以后可以成佛的宝藏;再以一个女性的角色是女儿、母亲、婆婆及各种职称(经理、义工……),来譬喻一体多名,进一步诠释第八识的一体多名:唯识学的第八识即是禅宗所证悟的本来面目;第八识又叫真如、本心、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涅盘心……。天人師虽然在不同经典会以不同名称以便强调说明第八识的某个面向,但是学人不应该只专作名词比对,因名词互异而说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不是真如等等,就因此说祂们不是同一个识,或说第八识是生灭心,如此就会割裂正遍知法而永远无法探知正遍知法核心要义第八识心的全貌。
至于玄奘菩萨为什么要西行取经?因为当时各论宗派所引据的经论各自不同,加上没有实证,对于到底生命的实相、生命的心理结构为何?有情共有几个识?没有人能够说得准确而纷争不断,
且看《慈恩传》卷10记载:【法师以今古大德,阐扬经、论,虽复俱依圣教,而引据不同,诤论纷然,其来自久。至如黎耶是报非报,化人有心无心,和合怖数之徒,闻熏灭不灭等,百有余科,并三藏四含之盘根,大小两宗之钳键,先贤之所不决,今哲之所共疑。法师亦踌蹰此文,怏怏斯旨,慨然叹曰:「此地经、论,盖法门枝叶,未是根源。诸师虽各起异端,而情疑莫遣,终须括囊大本,取定于祇垣耳。」由是壮志发怀,驰心遐外。以贞观三年秋八月立誓装束,拂衣而去。】(《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10)
文中说到「闻熏灭不灭」,「闻熏」以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听闻学习,而记忆是人类智力学习发展的基础,假使没有了记忆,我们的智能学习将会徒劳无功,但是听闻学习所依凭的记忆如何储存,储存在哪里?这是个大问题。可见当时对于记忆的研究也是众说纷纭;即便是科学昌明的今天,科学家对于庞大的记忆资料储存的处所也一样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20世纪脑神经学家认为短期记忆储存于大脑海马回,长期记忆则在大脑皮质层;到了21世纪则推翻前说,认为记忆的储存遍及整个大脑,非某一区域。但是他们无法解释大脑神经细胞容量有限,而且有新陈代谢、有毁坏性、变异性,如何储存如此庞大的资料而可以维持长久稳定的记忆不坏不失?
生命科学临床助理教授,也是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的研究员Nikolay Kukushkin,专注于研究人类长期记忆,他说:大脑无任何地方是用来储存记忆的,记忆就是系统本身,具可塑性的属性。
此外,范老师还提到了Kukushkin所说的「time window」,Kukushkin提出记忆就是系统本身,以及记忆都囊括在「时间窗口」中的主张更是突破性的发现,可惜Kukushkin对于记忆就是这一系统本身以及时间窗口是甚么?还是依然说不清楚。由于科学家不清楚人类除了生理结构之外,同时还具有八识的心理结构,于是只好又退回人的生理结构,也就是重返生理的物质现象的老路去寻找记忆储存处,而这样将永远找不到答案。但是只要确信有八识的心理结构,且与记忆问题息息相关,相信便能突破记忆研究命题的瓶颈处。
而关于长期记忆的储存,其实正法早已点出核心关键所在。范老师举古代戒贤法师为例:在 玄奘大师抵达印度那烂陀寺的三年多以前,戒贤大师因病苦起念想要自我了断,随即梦见三大士,其中 文殊师利菩萨告诉戒贤法师,他晚年的病苦是因为很多世以前曾经当国王,却没能爱护、体恤百姓而有此世所受病苦的业报,必须努力弘扬《瑜伽师地论》才能渐渐改善,要安忍等待来自大唐的僧人来求法。
既然 文殊菩萨有宿命明,能知道戒贤法师的前世业因,而戒贤法师过去世的大脑又早已随色身死亡而毁损殆尽(腐化消失),那么过去无量世的记忆会是储存于何处?必须是一个永恒存在、不可毁灭、不可分割、无变异性的处所,而且不占空间(无体积、面积、线段、点)、跨越时空(贯穿过去、现在、未来),那就只有 玄奘大师于《成唯识论》中所说「无始来时界,一切法等依」、不生不灭、具能藏(能储存记忆)、所藏(记忆储存处所)、执藏(执藏记忆不舍)自性的第八识如来藏做得到,所以第八识如来藏就是宇宙中最大无限量的记忆资料库!
那要如何解开这个神秘的第八识奥秘,认识以及实证禅宗的「本来面目」呢?范老师慈悲说明须进行实证三步骤:
1. 意识认知矫正(建立正确知见的佛法智慧)
2. 意识情绪矫正(降伏习气、脾气等性障,乃至行布施、持戒等福德)
3. 意识标准尺(思惟观、看话头的定力)(请参考下图)
图片来源: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049:深层正念训练——思惟观与看话头
在讲座的第三阶段座谈会Q&A问答中,有关于三世因果轮回的证明、民间孟婆汤传说、阿兹海默症等等的提问,范老师和列席指导的伟仁老师都有很精采具体的回复,让与会大众对记忆与心智的运作更加清楚,个人也受益良多。
范老师说明心智与记忆是一体两面,前七识是心智的学习,而记忆由第八识如来藏所储存;七识心每天所学习的智能由如来藏所储存,才能不断累积智能,发挥效用。
伟仁老师则强调,心智和记忆有属于不同层次的运作,心智指能对大量原始资料加以消化分析整理出结论;那要如何快速提升心智呢?
老师说:对每件事,例如A事件,需要在整理融会贯通后,对A事件进行「合乎事实真相」的正确研判,这样才能成长,造就对A事件智慧的成长。关键不在于资料储存多少,而在于能否正确分析判读,这样才能储存正确而合乎事实真相的种子,而非馊主意、坏点子等等。
座谈会到最后,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句:想提取前世记忆,必须要能打开记忆通道,才能提取第八识如来藏中所含藏的种子。
只是,会中并无进一步探讨到如何打开通道,不过这应该又是另一个相关的大议题了!毕竟正法甚深甚广,要依于正法正确解答人生各种疑惑,莫说短短三个小时,甚至三年、三辈子都不够用啊!天人師是宇宙无上正等正觉,什么都知道, 而成天人師需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的实修实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