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吧!不管你失去什么, 让月光带我回家

关键词:

要 穿过那 世间的火

要 尝过一生 炙热的默

有多少 不得已 来不及 还流浪在梦里

才可明白 为何而来

要 放开过 勿放的手

要 千山万水 懂得泪流

要风起 要别离 要万里 要归期 不由你

才可明白 为何回头

谁在唤我

唤我的名字 我的远走

我没说的 爱与歉疚

请让风声 带我回家

让它告诉我

抉择多难 都已做过

不问得失 无悔对错

让月光 带我回家

让来路 带我回家吧 归途中

别睡 要走向篝火 满身风沙的人呐

把行囊 都烧了 爱仅需空着两手

别退 要走向脆弱 听见哭声的人呐

门背后 是谁呢 拥抱着 你的噩梦

Wu………….

离开的 会重逢

谁在唤我

唤我的名字 我的远走

我没说的 爱与歉疚

一声声 带我回家

记得告诉我

该我赴的约 都已赴过

不问得失 无悔对错

让月光 带我回家 牵着我的手

让来路 带我回来吧 

归途上 总有风

泪与泪重逢

唯有爱证明活着

四月 燕子又飞过 夏夜会复活蝉鸣

归来吧 归来吧 不管你失去什么

冬天 升起了烟火 就原谅大雪寒冰

归来吧 归来吧 从荒漠 里奔向我

Wu……………….

归途上 总有风

听见了吗 要走向篝火

别睡着了 这不是尽头

如来殷切盼望学人护持如来藏正法,早日入地

从“通达位”的说明,可知圣玄奘菩萨和师父导师这两位大师,都著眼于学人应当精进行道以求早日入地;这是因为于秽土护持正法有大功德故,尤其末法一万年之艰难非为等闲,在此护持正法即可快速调柔心性、累积广大福德,建立未来入地的大因缘。当年鸠摩罗什法师[鸠摩罗什大师是舍利弗尊者再来,亦即是克勤圆悟禅师。]译出《持世经》,就是希望后末世弟子能清楚了知如来的殷切盼望—《持世经》卷4〈嘱累品第12〉说:

持世!若诸菩萨于后末世时,得值是经及余深经,菩萨藏所摄,与诸波罗蜜相应,是人不为魔事所覆,不为业障所恼。持世!若是人未得无生法忍者,我与受记于当来世第二、第三,当得无生法忍;已得无生法忍者,于一切法中疾得自在力,疾得净国土,疾得无量声闻众,疾得无量菩萨众。持世!我今说是法印,为断后世一切疑故。[《大正藏》册14,页666,上15-23。]

这意思是:

持世!如果诸菩萨在后末世时,得值遇这部经以及其余甚深经典,当知如是诸经属于菩萨藏所摄(非二乘声闻藏),此人得与诸波罗蜜相应,就不会为四种魔事—–天魔、五阴魔、烦恼魔、生死魔所障覆(虽有影响,亦不遭迷惑),也不会为自身业障所恼乱(虽有影响,然仍可一本初衷,善尽菩薩道)。持世!如果这个人尚未得到无生法忍,我在此授记他于当来世的第二尊、第三尊,当得无生法忍(即步入圣位);已经得到无生法忍的人,则可于一切法中快速修学成就,快速得到不可思议的自在力,快速得到清净国土,快速得到座下无量声闻众,快速得到座下无量菩萨众。持世!我今时于此说此法印,正是为了断除后世一切众生于此深经所生疑惑的缘故。

陀为护持贤劫千的学人说:学子值遇大乘经典,信受、胜解、相应,必然于“当来世的第二尊、当来世的第三尊”出世时,得证无生法忍,即是入地;如果已得无生法忍,则能快速成就如来自在力、清净土,快速摄得无量声闻众、无量菩萨众周匝围绕,如是快速成就道。如来金口亲宣此大乘正法印,断除后世一切于此秽土护持正法者所生诸疑惑。

又,如来在《大方等大集经》卷4〈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第2之4〉开示: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悉能于我灭后,护持正法不令毁灭。善男子!若有众生求于大乘,未得法忍,受持是经,当知是人不过七便得授记。[《大正藏》册13,页28,中1-4。]

这意思是: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你们都能于我示现灭度后,护持正法不令正法毁灭。善男子!如果有众生勤求于大乘法,虽然他尚未得证无生法忍,但能受持此经,当知这个学人所奉事供养之不会超过七尊,便会得授记。

如来劝勉大家“护持正法不令毁灭”,如是学人不必再过一大阿僧祇劫,仅在此贤劫中即可得授记,如是说“不过七”—不会超过七尊,必定得授记(贤劫有千故);此机缘真是无量无数百千万亿大劫都难可值遇。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所说护持正法的功德不可思议,在一须臾间(48分钟内)[“须臾”此处指muhūrta(牟呼栗多),根据《阿毘达磨俱舍论》卷12〈分别世品第3之5〉:“刹那百二十为一怛刹那……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大正藏》册29,页62,中17-19)故一须臾约为四十八分钟。],就胜过了在净土世界修行一大劫时间的功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3〈第六分付嘱品第17〉:“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余所获功德,故应‘精勤护持正法’!”《大正藏》册7,页963,中24-26。],所以在此娑婆世界护持正法,功德真不可思议!因此,大善知识—圣玄奘菩萨、师父导师秉遵旨,劝勉大众护持正法,得超三贤迈入圣位,务求通达入地,斯有何过?

今日琅琊阁、张志成同时反对圣玄奘菩萨与师父导师所说“入地”与“见道”的真正实质,然他们从来不知、不信师父导师对学人的慈悲教诲,乃至对他们这些公然反叛师门、将师父当作是不共戴天之寇雠者,也还是一味平怀平等摄受,至今仍是如此。

师父导师时时勉励大众以护持正法万年为念,直至月光菩萨最后五十二年,于人间寿尽后方上生到兜率陀天,礼敬奉侍圣弥勒菩萨,随学、听闻妙法近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依人间时间计算);再于圣弥勒菩萨下生人间前,依圣位菩萨功德先至人间布局,护持当来下生弥勒正法。乃至弥勒示现灭度后,继续护持正法至于正法灭尽,再至兜率陀天礼敬奉侍下一尊当来师子如來;如是护持贤劫一一诸如來,无一空过,自身道业必然快速推进不可思议。此即圣玄奘菩萨当年造《成唯识论》的用心,也是师父导师今日的用心,令大众学人早日满足第一大阿僧祇劫修学而得入圣位。

当知于此末法跟随师父导师护持正法万年的时间,与将来在兜率陀天听闻当来下生弥勒如來宣演妙法的天上岁月相比,实在微不足道;若将五亿七千六百万年〔编案:从释迦世尊入灭后、圣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到弥勒如來下生成的时间〕当作是完整的一天(24小时)的话,则于此人间护持末法万年也仅相当于1.5秒,如今已过一千年,所剩的相当于仅有1.35秒,眨眼即过,且尽此一心护持正法至于正法灭尽!

又当知后末世之艰难,如《央掘魔罗经》说正法剩八十年时(末法最后八十年),人心恶劣,常有恶人要来加害,这时大乘学人坦然面对生死,宁弃舍身命,也要演说、护持此“如来常恒不变如来藏妙法”;凶恶之人环伺,终日以一阐提恶浊心性前来毁辱骂詈,这将是日常的开端,如是一切,大乘学人悉能堪忍。虽然没有因缘来为高官权贵者及其眷属演说此如来藏妙法,只能为下劣、形残、贫穷、乃至乞讨者—诸艰苦之人来演说此经如来藏,然大乘学人也能甘之如饴。唯能困守于穷乡僻壤、多诸忧恼之处,衣食汤药、一切资生之具全都弊坏不堪;眼目所及,皆是苦触、无一可乐;虽是如此,大乘学人也能微笑面对,因为即将圆满于此末世护持正法的心愿而心生欢喜。

当时男子各各充满邪见、毁谤妙法,女人则于正法满怀疑窦、少有信受;一切都市丰饶之区皆明禁修学正法者稍作停留,大乘学人饱受排挤和驱离、无受欢迎,因为这本是五浊恶世众生的本质;然大乘菩薩心知众生本来如是,更不生芥蒂。[《央掘魔罗经》卷4:“正法住世余八十年,菩萨摩诃萨为一切众生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当荷四担。何等为四?谓凶恶像类,常欲加害;而不顾存亡,弃舍身命,要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名初担、重于一切众山积聚。凶恶像类非优婆塞,以一阐提而毁骂之,闻悉能忍,是第二担、重于一切大水积聚。无缘得为国王大臣大力勇将及其眷属说如来藏,唯为下劣形残贫乞、堪忍演说,是第三担、重于一切众生大聚。穷守边地多恼之处,衣食汤药众具麁弊,一切苦触,无一可乐;男悉邪谤、女人少信,域郭丘聚丰乐之处不得止住,是第四担、重于一切草木积聚。若能荷此四重担者,是名能荷大担菩萨摩诃萨。若菩萨摩诃萨,于正法欲灭余八十年,弃舍身命,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能维持彼诸众生,是亦甚难。彼诸众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能起信乐,是亦甚难。”《大正藏》册2,页538,上3-21。]

这就是我们将面对的未来,于此五浊恶世护持正法最后八十年的境地,大众心中都要有所准备,则眼见今日的琅琊阁、张志成之所作所为也就不算什么了。

释迦如来非常清楚我们三贤位学人的微薄能力无可堪任演说如来藏之重责大任,就派遣了大菩萨如圣玄奘菩萨、沩山灵佑禅师、大慧宗杲禅师、笃补巴尊者、多罗那他尊者、师父导师……来此人间不断接续演说如来藏妙法,带领我们、教诲我们,让我们得以增长智慧、消除性障,才可担负起护持此正法之微弱一分!让我们准备度过这末法最后的九千年,修得广大福德,历时却有如1.35秒吧!

释迦如来示现了历经无量劫的难行苦行,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在这星球上以应身示现这不可思议的土庄严,因此,受命弘护如来最深第一印记如来藏妙法的菩萨摩诃萨,自是证量宏深,难可思议!师父导师更为我们说:精进的菩萨得有因缘在弥勒如來座下成就三地心,至于其余护持正法者(无有私心、唯个人修行懈怠者)将来也有因缘入于初地。我们何德何能,得以此护持正法功德臻入胜境?是以当护持最胜第一善知识,绝无异心!

感念于如來恩,感念于师恩,大乘菩萨学子当勇猛堪任此护法之大业,当以师父心愿为念,当护持师父导师完成护持释迦如来正法、乃至护持贤劫未来诸如來正法之广大宏愿!任此世界人心浇薄如斯,亦从无自馁,唯以“柔和忍辱衣”是赖,于一切生忍悉能安忍;并常生悲心哀悯众生,随诸因缘劝慰、晓谕,令有缘者得闻大善知识教诲;如是奉侍贤劫当来诸如來无一空过!感念于师恩浩瀚无可酬报,当发起生生世世护持师父导师弘法,直至师父成就天人師的大愿,此即经典说亲近奉事最胜善知识!我辈虽根器驽钝、一无堪能,也必能由此护持师父弘法的大功德,得于菩薩道一分成就!–電子報

多情无欲无悔,愿您常相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