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总说她过的很好
不用担心 只要你把自己照顾好
她总说她还没变老
不用牵挂 她什么东西都不需要
她总说别为了钞票
太忙太累 身体健康最重要
她总爱说你长大了
心里却还 把你当成儿时的宝
皱纹爬上了她眼角
她说她最近记忆不好
什么时候你才发现
陪伴她的时间 太少
你在的城市 她每天都在惦念
关心那里的天气 会让她安心一点
买了你童年爱吃的新鲜
等你等了很多天
很久没电话的你 她说很想念
又不忍心打扰 怕占用了你的时间
什么时候你和她的生活疏远
你好像都没发觉
世尊所教导我们孝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他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
在《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 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我们应当要尽一切的能力来报答父母之恩。在《阿弥陀经》里面也说到:要往生西方,必须要修集三福净业;三福之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就是世间福德,又叫作世福,它是指世俗本来就存在的人伦之道 (人间的善法),例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等。如果这个基本的福德都没有办法具备,那就代表这一个人呢,他连做一个人的福德都不够。所以孝养父母是最最起码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连这一点也做不到,那就可以知道,他根本还不具备有修学法的因缘,所以即使他再怎么努力,在修行上也难有进步。
但是真正的孝,就只是孝顺父母、奉养父母而已吗?那这样子与世俗人与儒家所说的孝,又有什么不同呢?世俗的孝是“孝且能顺”,是在世俗法上使得父母尊亲能够富足快乐,能够不辱所生,能够赡养送死。这样子做只是让父母这一生称心快意,对于他们未来的无量生,不一定有实质的帮助;所以我们会想尽办法,让父母尊亲能够和正法结缘,能够得到未来生的大利益,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也就是,不但要救护父母的色身,还要能够救护父母的法身慧命,这才称之为大孝。也就是说,儒家之道如果只是赡养父母的肉身,那不能算是真正的孝顺,因为家中的犬马,我们也都能够赡养啊!必须要能够照料到父母的心、意、识,让父母欢喜、没有遗憾,这才叫作孝顺;但是我们除此之外,更上一层楼,不但要照顾父母的色身,要照顾父母的心、意、识,更要为父母未来无量生谋取福德因缘。
妈妈的辛苦 不让你看见
温柔的事 是否在她心里面
有空就多多握著她的手
把手牵著一起暢游
听妈妈的话 别让她受伤
想快快长大 才能保护她
美丽的白发 幸福中发芽
无法可修饰的一对手
带出温暖永远在背后
纵使啰嗦始终关注
不懂珍惜太内疚
沉醉于音阶她不赞赏
母亲的爱却永未退让
决心冲开心中挣扎
亲恩终可报答
仍记起温馨的一对手
始终给我照顾未变样
理想今天终于等到
分享光辉盼做到
春风化雨暖透我的心
一生眷顾无言地送赠
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
教我坚毅望着前路
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
没法解释怎可报尽亲恩
爱意宽大是无限
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
多情无欲无悔,愿您常相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