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安定,看什么事都有我相

关键词:

戒行清净,六根不染,是入禅的第一步基础,

要如龟缩六,住于清净无染。六根不净,妄念尚存,无明未破,便无法开悟。

要达五蕴皆空,必须持戒、忍辱、勇猛精进、

改脾性,必须打破无明,随缘都好,

如果起无明烦恼,人我斗争,那就可惜了。

我们自身若不修持,不为常住、众人效力,不修福慧,不修戒定慧,则天人远去,龙天不护,自然业障来集,心不能安定自在,便滋生种种事端,落魔窟。

反之,则善神、戒神、天龙八部来相护法,魔障不临,自然心得清净,安定自在。

戒就是因果,有所约束,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有戒即有定,有定即能发慧,天龙八部自来相护。

受戒不是受那几个戒疤,是戒在心,

知道错了要赶快忏悔,戒持清净就没有男女相。

戒律最重要,戒律清净,心就清净

如不安定(指心),看什么事都有我相,

要看每样事都不是我。

只要能好好依戒修行,修行得好,则到哪里皆受人恭敬,天龙八部也会拥护你。



经里面也有一个罔明菩萨的公案,是在讲一个女人在佛座旁边听法时打坐入定,她不在法义用心熏学,佛就藉此女人弄出一个公案来教导大家,佛说:“文殊师利啊!你叫她出定吧!”

文殊师利使尽了种种办法,仍然没办法叫她出定,因为她住在定中一念不生,什么妄念都不生起,文殊师利菩萨拿她没办法,就说:“奇怪了!我的智慧这么好,竟然没有办法让她出定。”佛说:“你以智慧是没有办法让她出定的。罔明菩萨!你来请她出定吧。”罔明是什么意思呢?罔明就是无明的意思。

这位无明菩萨一来,就在她耳边一弹指,她就出定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念不生只是定境,并没有断除烦恼,误以为定境就是无余涅槃,灭不了觉知心,所以罔明菩萨只须使她心生烦恼,无明一起,她就出定了,这种方式其实是最容易的。换句话说,想要预防这一些干扰,也就是说,我们反过来说的话,如果要预防对于这些无明烦恼的干扰的话,最重要的还是得要去除无明。无明有一念无明还有无始无明这两种,一般人最容易被趁虚而入的其实就是一念无明,一念无明就是见惑还有思惑……。

一念无明不除掉的时候,“我所”执著的缘故,就会使众生产生了贪名、贪利、贪眷属、贪钱财、贪境界,种种的贪都会出现,只要有一丝一毫不断,魔就有机可乘;我见与我执不断,就会执著觉知心跟作主的心,就会被一念无明所遮障,不肯让自己灭失而出三界;那这个女人定境深厚,但是就是被罔明菩萨简单的一弹指,只这么一点点的声音,就使她的一念无明现起了,她就出定了。

所以说,解脱智慧只能使人深入涅槃中,般若智慧则不会使人贪著五尘境界,不会使人对五尘境界产生好奇心而出定的,所以文殊师利菩萨以智慧却不能使那女人出定。罔明菩萨深知一念无明的道理,所以很简单地就把她唤出定了!可是文殊菩萨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其实文殊师利菩萨早就知道了,也知道佛是想要使罔明菩萨示现这个道理,所以就装迷糊地配合演出这个公案,装迷糊地演出这出戏码来教化众生。 

所以在智慧上面修行,特别是想要在大乘通教的慧解脱道上用功的人,藉别教法门而悟得如来藏以后,凭著明心的见地转依心真如(转依如来藏)的本来清净体性。转依了心真如的体性以后,用心真如的清净体性作为最究竟的归依,依祂的本来清净体性而住,就可以把“起烦恼”断除掉。一念无明的起烦恼断了,天魔亲自来了也拿你没办法了!–88修習止觀之障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