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间还喜欢什么, 临终就现什么来!廣欽老和尚

关键词:

◎ 当我们论说他人是非时,不是他非我是的事实,

而是我们的耳根、眼根在纳受、分别外物,是自家贼在劫功德财,

我们修行就是要守住六根门头,别让它在声色上追逐,这样,烦恼就进不了门。

时时紧闭六根,耳装聋,听若无闻;眼装瞎,视若无睹。鼻不拣香臭、口不挑精粗、耳不贪美言、眼不贪境界,自锁家门(即锁自家六根门头),专意念佛、拜佛、看经、静坐,打扎自身的功夫,哪里还有闲情对外攀缘!

◎把一句佛号谨记在心,不为六根尘境侵扰,到了这种地步,自然心不贪恋,意不颠倒,等到功夫纯熟,西方极乐世界自然现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要得到一心不乱,必先无悭贪、无挂碍、无散乱心才可,

这个出家众比较容易做得到,在家众则种种俗务牵挂,放不下,较不易办到,出家人身、口、意三业清净,都摄六根,便能得一心不乱。

◎打七念佛,为的是要得正念或开智慧,是要去除色、声、香、味、触、法,得六根清净。

出家人也是在打六根清净,而不是在打吃得好或什么。

◎修到有正念、清楚时,耳朵听好音、坏音就会感觉到。

不顺好音(不听好音),把坏音拿来修。

◎修身口意三业,六根清净,才能解脱生老死苦。

◎ 四生都在不断轮回生死,皆因六根害了我们,六根对六尘起贪念,难得自在。

在佛七期间,看能否找出一条了生死的路,顾肉体就不是在打佛七了,如果太爱惜这个肉体,就无法解脱。

◎要舍掉一切六根对六尘,如果对这世间还喜欢什么,则临终就现什么来。

要放得下,看得破,才会跳得过。

◎见闻觉知是六根的作用,我们的自性就在六根门头,每天与我们在一起。

◎六根分别则有生灭,凡六根所触皆有生灭,成五浊恶世,无分别则无生灭。

◎我们闭关,到底是心要闭关,还是身要闭关?

若是心要闭关,我们这个四大假合之身已经够大了,若是身要享受,五大也不够。闭关是关六根,修心不是入地狱。

◎有功夫的人,耳朵不听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恶,人家毁谤我们,骂我们恶人善人,都当做没听到、没看到,收摄六根不外驰。

只有那些没功夫的人,才整天窥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计较。

◎戒行清净,六根不染,是入禅的第一步基础,要如龟缩六,住于清净无染。六根不净,妄念尚存,无明未破,便无法开悟。禅堂打香板就是在打你的无明。

◎ 出家人就是在修六根对六尘的贪欲,解脱色身之束缚,不着五蕴的色相,坐无相禅,

若着有相坐禅,或有形式的用功,则会增长我慢贡高,执有一个我在做什么。

依戒律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

◎ 什么是多爱呢?譬如说爱子女、爱父母,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爱你的先生、爱你的太太,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都应该适可而止啊!

不要爱得太过火了。爱得太过火,就把子女保护成温室里的花朵;你一旦不在了,刮风下雨把他们刮死、淋死了。对父母的爱其实也是一样的,对父母的爱护应该给他们一些适度的空间,不要以圣人的境界来要求他们,不要过度保护而让他们成为温室的花朵。

如果太过于多爱,已经是超过关怀备至的程度了,那反而是害了他们。菩萨刚悟道而出来度人的时候,大多是多悲多爱的,但是后来认清楚众生本来如是,认清楚众生的因缘果报道理了,就不会滥慈悲了。菩萨心里面想:“我不应该揠苗助长,否则一定会害了你。可是我一定会给你正确的,以及应该有的参禅知见。”

太过于爱护,在因缘尚未成熟的时候,就硬要帮助他们悟到如来藏,就变成是揠苗助长啊!结果那些菩萨揠苗,最后反而会死掉的!所以我们对众生不要太过于多悲或多爱,对于眷属的爱,爱护得太过分的话,这都是不好的事情,也会造成止观的障难。——修習止觀之障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