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至心听,常得无量乐

关键词:

世尊在经文中有开示,能够获得人身,再加上诸根健全、没有残缺亏损,是很难能可贵的事。经文如是说:【世有六处难可值遇,我今已得,云何当令恶觉居心?何等为六?一、佛世难遇,二、正法难闻,三、怖心难起,四、中国难生,五、人身难得,六、诸根难具。如是六事难得已得,是故不应起于恶觉。】(《大般涅槃经》卷20)

经文中说:在世间有六种难得值遇的处境,而我们目前都已经遇见了,如何可以让心中还存有不善的有漏觉观呢?哪六种难得值遇的处境呢?第一,佛陀出世难值遇;第二,要能听闻到正法很难;第三,要对导致生死的五欲诱惑生起恐怖之心很难;第四,能出生在有佛法的国度中很难;第五,出生为人身很难得;第六,还能具备健全的器官功能很难。像这样子六种难得值遇的事项都已经获得了,所以不应该生起不善的有漏觉观啊!

此段很容易了解的白话经文中,佛陀清楚宣说:要能值遇 佛陀出世,或者能听闻到 佛陀的正法内容,都是很难得的因缘。我们看看眼前的社会,正是最佳的实例,宣讲佛法的道场、书籍、媒体处处得见,然而其中的内容有如实解说解脱应该断我见的基础法理吗?还有,要出生在有佛法的国度中也很难,如果出生在异国他乡,言语不通,向往佛法也没有用。就像目前讲堂宣演的佛法,许多洋人真的很有兴趣熏习,却苦于无法阅读中文,不能深入了解。接着还要有出生为人类的正报,能具备恰当的智慧力,加上健全的视觉、听觉等器官功能,这些条件都是过去无量世累积数不清的次法功德,才能成就修行人今日的环境以及条件。纵使具备了前述的条件,若障于胎昧,或者进入正法的福德还不够,很容易又会淹没在五欲——财、色、名、食、睡——中流转,确实不会对生死法起恐怖之心。所以本段经文中,世尊向弟子众开示,都已经具备了上述六种难得值遇的条件,有心修行就不应该让心中生起不善,障碍解脱的有漏觉观啊!

由于佛法修行是心性法门,若有情的心性能踏入“知恩报恩”的阶段,再有因缘得闻佛法正知见,就可以方便说是迈向解脱道了。所以说,得先具备次法,次法的福德够,就能进入解脱法的智慧。我们于前一集所恭读《大方便佛报恩经》的经文内容中,当时尚在菩萨位的 世尊于布施血肉之后,还发愿说:【令我来世得成作佛,得成佛时,愿以法食除汝饥渴、生死重病。】(《大方便佛报恩经》卷1)经文中,小王子发愿说,愿将这一世布施的功德,让我未来世能够成佛,成佛之后,愿意以法食解除你们的饥渴,也解除你们流转生死的重病。

经文中说,那位布施的太子,在还没有断命之前立下誓愿:将身体残留下的血肉,布施给闻了血腥味前来觅食的蚊虻虫蚁等,让它们得以饱食满足。同时借此布施结缘的功德,回向未来世能够成佛,并在成佛之后,愿意继续以法食喂养这些饥渴前来结缘的蚊虻虫蚁,让它们将来也能免除生死流转的重病。阅读这段经文以后,常常忍不住会想:自己必定也是往昔曾经受恩于 世尊的虫蚁之一啊!依于 世尊的愿力才得以进入正法。以上这段是 世尊宣演过去世,祂于菩萨位时,孝养父母、利益众生的无量布施行之一;而这万般诸行都还是次法喔,尚未进入佛法解脱智慧的内涵。

同时,于《大般涅槃经》中 世尊还谈到祂往昔供养 佛陀的历程,也是值得我们恭读。世尊回想在过去无量无边那由他劫之前,那时的世界名为娑婆,那时候的 佛世尊名号为释迦牟尼。当时 世尊从善友处辗转听说 佛陀将为大众宣讲《大涅槃经》;世尊听了以后,心中非常欢喜,很想供养 佛,却是贫无分文,便决定卖身求财,然而没有买主。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个人,便顺口问他:“我要卖身,你要买吗?”那个人回答说:“没有人能堪受我家的工作任务,如果你能承担,我就把你买下来。”“是什么事务,没有人能承担哪?”那个人回复说:“我患有恶疾,按照医师给的处方,每天要吃三两人肉。如果你能够每天提供身上的三两肉给我医病,我就愿意买下来,给五枚金钱。”当时,世尊听了终于有买主愿意买身,心中真是欢喜。双方谈妥之后,于是先向买方拿到钱,以有限的一天时间赶到 佛陀那儿,将所有的五枚金钱供养 释迦牟尼佛,至诚顶礼,然后虔诚地听 佛陀讲经。

可是当时因为鲁钝没有智慧,虽然有机会听经,却只能记得一段经文,那个句子就是:【如来证涅槃,永断于生死,若有至心听,常得无量乐。】(《大般涅槃经》卷20)

经文的意思是,如来世尊已经证得涅槃,而且永远断除生死之患,若有人能以至诚心听闻这《大涅槃经》的内容,是依于恒常的涅槃而能获得无量之乐。当时 世尊心中守着这句经文,达成了心愿听过经了,过完一天就回到买主家,割下三两肉给买方。就像这样子,每天如所约定,世尊割下三两肉给买主。由于心中念着这句偈感觉很值得,身子也不觉得痛,日日如此割下三两肉给买方疗疾,整整满一个月。由于这样的缘故,买方的恶疾果真痊愈了,而 世尊身上割肉的伤口也回复平整,连疤痕都没有。眼见这样的奇迹,世尊心中立即发起决定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因为仅仅记得一句偈,就有如此的功德力,何况能够圆满具足全部法要的智慧。世尊深深体验到这部《大涅槃经》能带给众生的利益,让祂成就佛菩提的决心加倍坚定,于是发愿:愿于未来成就佛道,佛号为释迦牟尼。这就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 释迦牟尼佛当初发愿以此佛号的由来。

经文中所说,如来世尊已经证得涅槃,而且由于证得涅槃的缘故,再也不受生死之患,很清楚地表达所谓涅槃就等于无生死——无生亦无灭。证得涅槃,涅槃是不属于三界中的有无、生灭之法,不落入世间有,不落入世间相对待的两边;涅槃是绝对待、恒常,依此而说有无量之乐。这是 世尊于《大般涅槃经》中开示往昔一心渴求供养于 佛,听经闻法的感人因缘。从经文中的开示更能得见,若“次法”的基础逐渐圆满,解脱与成佛之道也能水到渠成。

 

多情无欲无悔,愿我常相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