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空宗」就是菩萨,菩萨所知道的般若是怎么说的。
很多人读了《大品般若经》,有很多人读到后来不耐烦;为什么不耐烦?因为觉得《般若经》的那些经句,有时候一句就是三十字,二十几字、十几字都是很平常的事,然后重复名相一直谈。那些名相重复地一直谈,他们读不懂,以为说如来跟舍利弗他们为什么那样啰嗦。其实不然!如来跟舍利弗尊者他们好几个人,师徒们这样详详细细地演说《大品般若经》,是要所有的阿罗汉们随闻入观—随着所听闻的那些经文的内容,而转入他们所证的如来藏里面来观行;这样六百卷《大品般若经》讲完的时候,那些阿罗汉们至少都入地了。而舍利弗、迦旃延他们这些人可不只是入地,因为他们是很早前就已经入地了,在过去佛就入地了,但是一直追随着释迦如来,所以后来的证量,就不只是入地而已。那很多人读不懂!
其实呢,玄奘在《成唯识论》里面,就把《大品般若经》六百卷,归纳为非安立谛三品心。这个非安立谛三品心,可能大家没有概念,我今天就用《大品般若经》经中所说的道理,来跟大家说明,让大家读《大品般若经》的时候,比较容易读懂。《大品般若经》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在说明「有情假缘智」。也就是说,三界一切的有情,是由空性如来藏,借着什么样的因缘来成就三界中的有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大品般若经》的第一个部分,你读的时候觉得很啰嗦,因为它首先从六根说起,六根解说完了,就说:六根皆无自性,何以故?因为六根的自性就是「空」。这个「空」讲的是空性如来藏,不是空无的空。接着讲六尘、六尘怎么来的,讲完了,然后结论说:六尘皆无自性,何以故?因为六尘的自性皆是「空」。换言之,六尘的自性就是如来藏的自性,如果没有如来藏流注种子出来的话,就没有六尘存在,所以说:何以故?六尘〔及其自性〕皆是空故。就这样子讲六根、六尘、六识,然后讲各种的心所法,讲完了,最后结论说:所以六根、六尘、六识皆无自性;何以故?皆是空故。
六根、六尘、六识的自性就是空性。那么大家随闻入观以后,接着你心里就生起了一个智慧:原来我们五阴、六根、六尘、六识是这样来的—都是从空性来的。好!那这样你就有了「有情假缘智」。可是现在有了这个智慧,而你这个有情假缘智,和你的空性心真如,是同时同处并立的,那这样你就不会有实相般若所产生的解脱智,所以你就要把这个有情假缘智向内遣除!向内的什么遣除呢?向内的真如心如来藏遣除。为什么?因为真如心如来藏的境界中,无智亦无得,都无一法可得,所以你这个智慧也归于真如心如来藏,如是转依的结果成为无智亦无得,都无名相,也无一切的有情。这时候就说,你这个有情假缘智,与你的真如心平等平等,这样你就是证得第十住位的真如。可是要证这个第十住位的真如呢,你得要眼见佛性才容易,不然你没办法从佛性的真实、现观五阴的虚幻,就是纯粹从明心的智慧去现观真如而得到的智慧,跟眼见佛性的智慧是不一样的。十住位满心这时候的所证叫作十住真如,真如与智平等平等,这就是证得十住真如,也就是「内遣有情假缘智」。
然后第二个部分,《大品般若经》就开始讲这个十八界法,以及十八界所含摄的诸法〔以及自性〕,一一为你说明,然后最后结论跟你说:这一切法全部都无自性,何以故?因为皆是空性故。你这一些法都是从空性流注种子才有的,所以都是空性所摄,因此这一切法无自性,这些自性都来自于空性如来藏。接着又跟你讲,菩萨们修学佛菩提,包括要修学四禅、四空定、四无量心、五神通,那么就告诉你说这四禅、四空定是怎么来的,说明完了就告诉你:这四禅、四空定皆无自性,四无量心、五神通皆无自性,何以故?皆是「空」故。说这一些法也是空性如来藏的神用,虽然你得要经过修行才能够发起这些禅定等证量,但是这一些证量都来自于空性如来藏,你五阴十八界自身并没有这个自性,所以说:这一些诸法皆无自性,何以故?皆是「空」故。接着又告诉你,菩萨要修学五眼、六神通,那五眼、六神通这一些法从哪里来的?就是你要努力去修行,修行才会成就这一些法。可是当你成就这一些法以后,你要能够现观,现观这一些法皆无自性,都是生灭假合以外,这一些法都没有自性,何以故?皆是「空」故。全部都是空性如来藏。
那么这样讲完了,接着又讲,菩萨还要修学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这些法是怎么修学来的,告诉你了;跟你讲完之后,又作结论说:这一些法也都无自性,何以故?皆是「空」故。说这一些法你修行完成了,它还是空性如来藏流注出来的种子,你才能够成就,所以这一些法的本身也没有自性。然后告诉你说,菩萨也要修学诸佛如来的十力、十八不共法、三不护、四无所畏、无量的善法,告诉你这一些法是怎么修来的,然后作结论说:这一些法也都无自性,何以故?皆是「空」故。说全部都是空性。
我这只是略述一些法而已,我没有全部举述出来喔!如果全部举述出来,诸位要听上好几天!但是跟你归结出来说:这些法都无自性。释印顺他们读不懂啊!就说这一些法都无自性,因为都是生灭无常,所以空无,最后就是生灭无常变空无,所以他才判教说「般若讲的就是性空唯名」;「性空唯名」的意思就是说:所讲的都是戏论!那他不是谤佛吗?也是谤法呀!也是误人法身慧命啊!如来把这一些法都归结到空性如来藏。这时候你进入十行位有了「诸法假缘智」,而你这个诸法假缘智是伴随你的真如空性心存在的,那你觉得很有智慧,因为天下无敌!只要你有了这两种智慧〔编案:有情假缘智、诸法假缘智〕,你就是天下无敌,没有哪个大师可以跟你抗衡!可是毕竟智慧还是存在,你证得这个智慧以后应有的解脱又何在?所以你还得要把这个智慧内遣、归于第八识真如;这个智慧内遣、归于真如的时候,你发觉:「原来我这个智慧一样是来自真如空性,所以我这智慧(诸法假缘智的智慧),其实也是来自空性心真如,跟真如心不一不异。」
这样内遣以后归于无所得、无所有,那这样你又得到更高层次的、由智慧而产生的解脱,这就是「内遣诸法假缘智」。然后接着进入初回向位,就要开始观行一切有情假缘而有:这有情假缘智,本来你的观行是在自己身上,那现在要扩而大之,扩大到家人、朋友、村落、整个城市、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扩大到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虚空一切所有有情,所有一切有情的产生以及轮回不断的生死,这种相续不断的轮回,原来还是从各人的空性心如来藏而有,这样就是「一切有情假缘智」。
那么从一切有情再来探究一切有情身中的诸法,包括心所法(五十一个心所法),包括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十一个色法以及六个无为;这些法加上唯识种智所学的百法名门、千法名门等等,以及刚刚所讲的从四禅八定到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等等一切法,原来都从如来藏而来。虽然你修学成就了,但归结到底,还是从你的自心如来藏而来。所以最后跟你说:所以这一切诸法也是无自性,何以故?皆是「空」故。说这一切诸法也都是空性心的自性,由这空性心的自性中流注种子出来,你才能够修行,而成就这一些法。那么这时候,你就有了「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换句话说,这时你对于将来能不能成佛就已经确定了,因为你这时候得到了另一分解脱。也就是说,当你有这「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的时候,你要把它向内遣除、归于自心真如;那么归于自心真如的时候,你从真如的自住境界来看,没有任何一个有情、任何一法存在,归于无所得、无所有。这样,你连这个第三品的智慧也不执着,成就「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这就是第一分的法执的解脱。
那么这样,非安立谛三品心你就完成了。这才是般若!根本不是他们所谓的「空宗」而本质却是「有宗」的部派佛教这一些假中观论师们所说的「空」。所以他们所说的空宗其实是有宗,而他们指责菩萨为有宗,其实菩萨才是空宗。因为菩萨的所证是第八识空性,是无所得、无所有、离名相的、离各种分别的实相法界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空宗!所以他们指责说「无著与世亲开始广弘有宗」,其实不是有宗,其实是空宗!但是空宗并不单单崇奉三论而已,因为空宗讲的还包含地后所修证的一切种智。分证一切种智的人,就称之为得道种智,就是从初地开始到十地满心前的智慧,都叫作道种智;这也是空宗所摄,因为还是空性心如来藏的境界。
所以他们所谓的「空有之诤」,其实刚好颠倒,应该说是「有空之诤」。可是有空之诤是表相,背后的本质就是部派佛教那些六识论的声闻凡夫僧们在跟菩萨诤;可是菩萨不跟他们诤,菩萨就出来把正法的真实义讲清楚,然后他们不能接受,就不断地跟菩萨相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