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

关键词:

接著进入〈文殊师利问疾品〉,开始进入这部经的主戏,前面十大弟子以及四位菩萨都说不堪任看望 维摩诘菩萨的疾病,最后就得 文殊菩萨前往探疾。天人师早知道没有一个人适合探望 维摩诘菩萨的疾病,因为与他对话非常的困难,如果不是旗鼓相当,就不能配合演出一场好戏,所以这场无生之戏,本来就该是 文殊菩萨来合演。所以 天人师把 文殊菩萨留在最后,现在终于告诉 文殊菩萨说:“你去看望维摩诘菩萨的病。”

文殊菩萨也很有智慧的回答说:“天人师!那位维摩诘上人,很难跟他应酬对答,因为他很深入的通达了诸法的实相,而且善于解说一切诸法的要点,能够为众人一一指示,并且加以详细的解说;又加上他口才很好,辩才没有滞碍;而他的智慧又通达与深细,没有任何的障碍;一切菩萨修道中,应该具有的一切轨则;一切诸法全部都知道,甚至诸天人师秘密之藏,一切陀罗尼无不了知。而且善于降伏四魔,四魔都不能够遮障他;又有上妙神通游戏人间,他的智慧以及种种方便善巧,都已经到达究竟的地步了,所以真的很难跟这位上人应酬对答。”

文殊菩萨这段话就把前面十大弟子、四大菩萨的尴尬或是误解给化解掉,然后他说:“虽然,纵使是这样子,但是我应该承受佛的圣旨,去他那里探问他的疾病。”这个时候,大众中的诸位菩萨、诸大弟子,以及释提桓因、梵天等等,以及四大天王,他们都想:“如今两大士──文殊师利与维摩诘菩萨,他们要一起说法了,这真是世纪之会,一定会说到妙法,要不去听可就错过了。”所以当时有八千菩萨、五百位声闻以及百千天人都恭敬围绕 文殊菩萨跟随去毘耶离大城,希望跟随去听闻对谈妙法。

这个时候 维摩诘菩萨已经知道了,他心里面想说:“如今文殊师利菩萨跟大众们一起来了。”所以他就用他的威神力,把室内所有的家具杂物全部移出去,并且把侍者们也都支遣出去,整个房间里面只有他所躺卧的床铺,就这样以疾病之身在床上卧等。

文殊师利菩萨等人来到他的房间里面,看见他房间里面空无所有,只有一个人独自安寝于床上。维摩诘菩萨看到他们来了,就开口说:来得好啊!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维摩诘所说经》卷2)也就是说:“你来得好,是因为你没有来的法相而来到这里;你来到这里见得好,是因为你我不相见而相见,所以见得好。”

很多人不敢讲《维摩诘经》的原因就在这里,因为 维摩诘菩萨与 文殊师利菩萨两大高人,高来高去,他们应对的经文要怎么去解释它?如果没有《楞伽经》所说如来藏自心现量的境界,根本读不懂经文,更何况为人解释?

当维摩诘菩萨说:“来得好啊!文殊师利!”这一开口当下见胆;一开口,心肝全部看见了,这就是家里人相见,禅宗祖师们的作略都是这样。

因为虽然如来藏跟我们来到这里,可是祂无形无色,祂不是三界中的法,不能说祂有来去。而且如来藏,不知道自己来了,也不知道自己去了,祂没有来去的心行法相,这样怎么能说祂有来去呢?所以五阴来的时候还有个不来的,五阴去的时候还有个不去的,这就是真心、妄心和合运作的道理。

明明 文殊菩萨来了,为什么说他没有来?没有来的法相而说他不来相,为什么又说他来了?这当然是另外一个实相心没有来去相,但是无妨五阴具有来去相,所以说不来相而来。

然后不见相而见,文殊菩萨的五阴来到 维摩诘菩萨的面前,看见 维摩诘菩萨了,也看见他的室内是空无一物,就只有一张床;这明明是看见了,为什么维摩诘菩萨却说是以不见相而相见?这也是真、妄和合的道理。

见 维摩诘菩萨、见室内空无所有、见独寝一床,这都是五阴所见。但是如来藏离见闻觉知 ,怎么能说祂有见?所以,以如来藏的不见相来见,这样子才是真见;以如来藏的不来相而来,这才是真来。这样子真正的来、真正的见,其实是不来也不见,可是却不妨有个五阴有来的相与见的相。

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 ,他不是个省油的灯,因此回答说:“正好就是你所说的这样!居士啊!可是如果来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一个所谓的来可以讲了;如果已经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一个法可以说是去了。

为什么呢?所谓真正的来,不能说它从哪一个地方而来;真正的去,也没有去到哪一个地方;而真正说能见的,其实也没有什么真正能见的,”

文殊菩萨回敬了这么多,真来没有来可说 ,真去也没有去可说,不来与不去才是真正的来去者,三界六道来来去去 ,十方世界来来去去全部都是靠祂;因为这个不来不去的祂,我们才能够无量世以来,在三界六道十方世界当中来来去去,祂就是每一个众生的如来藏。

所以真见则不见,真来则不来。所以说“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至,”(《维摩诘所说经》卷2),有来有去都是五阴的事,如来藏从来没有来去之相;有见闻觉知都是五阴的事,可是如来藏从来没有见闻觉知之相。可是众生之所以能够有见闻觉知,却是全靠如来藏;如果没有如来藏能于六尘外了知的真见功德,那么众生就无法有见闻觉知。所以说“所可见者更不可见。”(《维摩诘所说经》卷2)这才是真见。

接著 文殊菩萨说:“这个法义就暂时放下不说,因为我来的目的是要看望你的疾病。居士啊!你的疾病还能不能忍受啊?你这个疾病治疗以后,病情有没有渐少一些啊?不至于再增加病症吧?天人师非常殷切的、不断的在致问你的疾病。居士啊!你这个疾病,是从什么原因而生起的呢?你这个病生起以来到现在已经多久了呢?又应该怎么样把这个疾病给灭掉呢?”

维摩诘菩萨回答说:“从痴有爱,所以我这个病就出生了。但这不是我维摩诘要生这个病,不是我维摩诘因为愚痴有贪爱才有这个病。而是因为一切众生有病,所以我维摩诘才会跟著有病,如果一切众生的病消灭了,我维摩诘的病也就跟著消灭了。”

从字面上来看,好像很玄,其实不玄,因为菩萨本来可以不在人间出生,就不会有病。菩萨是为了众生,才进入人类的生死之中,既然是为了众生而在人间,就会有人类的五阴,那就会跟人类众生一样会有病。

菩萨证悟以后,甚至是断了三缚结的初果人,都可以往生欲界天,就没有病了。只是因为众生有心病要医,那么菩萨就来人间度众生。菩萨在人间为了跟众生同事、利行,必须以人类的色身的众同分来显现,因此就会跟人类一样会有生死,有生死则会因为四大不调而生病。

若是众生能够离开生死重病,菩萨也就不会有病了。就像长者他唯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生病了,父母为了照顾这个宝贝儿子,尽心尽力废寝忘食的照顾,父母也会跟著生病;若是儿子病好了,父母的病也就跟著痊愈了。菩萨就像是这样,菩萨对众生就像是宝爱唯一的儿子一般;当众生得生死重病的时候,菩萨为了救护众生,也会进入生死海中而生病;可是当众生的病好了以后,菩萨的病也就好了。

因为这样,维摩诘菩萨又说:“你刚刚问我:‘菩萨的病是何所因而生起的?’我告诉你:‘菩萨这一切病都是因为大悲心才生起的。’”

像 维摩诘菩萨这种等觉菩萨,在十方世界诸天人师净土中,除了天人师以外,大家都要礼拜、恭敬他,为什么还要来人间给众生看不起,还要跟众生一样生病受苦?所以菩萨都是因为大悲心才来人间,才会跟著人们一样有疾病困苦,所以说菩萨的病是从大悲而生起的。

大悲心是菩萨的根本 ,“悲”的意思是“拔苦”,菩萨因为不忍十方众生受生死轮回的痛苦,因此想要拔济众生,让众生得到究竟安乐,因此菩萨的心称为“大悲心”,这就是菩萨为救度众生痛苦的悲悯心。

菩萨的这个悲悯心,不是外道所说的博爱,菩萨的大悲心是极为清净的悲悯心,就像《楞严经》所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菩萨也因为这样子怜念众生,因此生生世世陪同众生生死轮回,所以说:“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维摩诘所说经》卷2)

菩萨要成天人师是为了众生才成天人师,因为要广大利益众生。同样的,菩萨的一切修行都是为了众生,为了众生才明心、才见性、才入地等等,菩萨这样子修行不仅是自利而且是利他。若是有人学法修行,是为了今生的平安富足,或是为了来生的解脱痛苦,这样子都还是落在五阴当中,是没有办法真正修行正法的。

因为众生的如来藏,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必须转依这个无我相的如来藏以后,才能够发起深心,不断地摄受众生,清净国土,所以说学法不是为了今生,也不是为了来生,而是为了众生。–e18-54

–游戏人间–